您好,欢迎光临中国颗粒学会!

中国颗粒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深切怀念郭慕孙先生!

发布时间:2015年9月19日 来源:中国颗粒学会

我国著名的化学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士工程学院院士,流态化学科的奠基人、颗粒学的开拓者、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颗粒学会名誉理事长郭慕孙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11月20日0时5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郭慕孙先生1920年6月24日出生于湖北汉阳,1943年自上海沪江大学化学系毕业,1945-1946年在普林斯顿大学深造并获得硕士学位,在Richard H. Wilhelm教授指导下,完成和发表了研究论文“固体颗粒的流态化”,首次提出了“散式”和“聚式”流态化的概念。其后,他加入美国纽约的碳氢研究公司,任工程师,这期间他曾受聘在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工作了4年。1952年,郭慕孙先生重新返回美国碳氢研究公司工作直到1956年回到祖国。回国后,他协助创建了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扩展和延伸了在美国开始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广义流态化”理论,用于解释不同的颗粒和流体系统的流态化行为。他带领研究团队,通过大量实验数据归纳绘制了“流态化状态图”,成为广为采用的经典之作。他建立的“无气泡气固接触”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与技术体系。此后在他的指导下,完成了能量最小多尺度(EMMS)方法的研究,如今这种方法在计算流体力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影响到其它学科领域。

郭慕孙先生一直重视学科交叉和交叉学科建设,1984年他在研究所筹备建立了颗粒学实验室,1983年10月,负责筹备成立了中国颗粒学会,自1986年成立至2002年期间担任中国颗粒学会理事长。几十年来,郭慕孙先生为中国颗粒学研究的发展及中国颗粒学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97年,为鼓励青年学者为我国颗粒学发展做出贡献,促进青年人才的成长,郭慕孙先生捐赠了他获得的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的全部奖金和部分个人积蓄,设立了“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2003年,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颗粒学研究的发展,更好地开展国际学术交流,郭慕孙先生创办了PARTICUOLOGY(颗粒学报)并亲任主编。2008年,由他筹划和主编的316万字的《流态化手册》出版,在我国化学工程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郭慕孙先生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的科学事业,对流态化学科、颗粒学、过程工程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我们为失去郭慕孙先生这位学术泰斗而深感悲痛,他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高尚情操,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谦虚谨慎、求真务实的优秀品质,严谨治学、悉心育人的学者风范,将激励我们为祖国的科学和工程技术发展继续努力工作。